本文目錄一覽:
季羨林作品有哪些
1、季羨林代表作品:《中印文化關系史論集》、《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》、《牛棚雜憶》。
2、《清塘荷韻》,這篇《清塘荷韻》是季羨林于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,可與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相媲美。,它清新俊逸,脫盡浮華,行文平易曉暢,直白中蘊蓄著哲理,情感樸素真摯。細加品讀,如同品嘗陳年佳釀,芳香四溢,韻味悠長,讓人回味,令人嘆服。《牛棚雜憶》。
3、季羨林的作品有:《季羨林文集》 ,《清塘荷韻》, 《聽雨》, 《季羨林說:清華那些事兒》,《季羨林談人生》,《母與子》, 《三個小女孩》。
4、季羨林(1911年8月6日—2009年7月11日),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,字希逋,又字齊奘。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、語言學家、文學家、國學家、佛學家、史學家、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。
5、季羨林的代表作有:《初探》、《天竺心影》、《季羨林選集》、《朗潤集》、《季羨林散文集》。季羨林(1911年8月6日~2009年7月11日,享年98歲),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,字希逋,又字齊奘。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、語言學家、文學家、國學家、佛學家、史學家、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。
留德十年的讀后感
1、《留德十年》作為他的自傳,以求學為主線,以師友還往為半徑,輔之以斯時德國政治、經濟、文化態勢及迥異的風土人情,不僅再現了揚帆于學海的苦樂,還從民間這個角度,保留了諸多富贍的社會演進的史料,提神醒腦的人生感悟又流布其間。
2、在暑假期間,讀《留德十年》, 首先,要心有夢想。作者歷經孤苦、戰爭、饑餓,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——拿到博士學位,回報自己的母親(兩個母親)。其時很多的留學生因各種原因,來來去去,都沒有完成學業,而作者卻苦苦堅持。這就是夢想的力量!我們和我們的小孩,也要有目標、有夢想。
3、《留德十年》讀后感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情深。”不知從何時起,我便對圖書有著莫名的熱愛。閱讀紙質書籍總是能讓我靜下心來,讓我安心、寂靜。相信每個人都有一部對于自我影響很深的書,我也不例外!今日我給大家帶來對我影響很深的那部書——《留德十年》。
李羨林簡介
季羨林簡介季羨林季羨林(1911年8月6日-2009年7月11日),字希逋,又字齊奘。中國著名文學家、語言學家、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,翻譯家,散文家,精通12國語言。
季羨林(1912~20011),山東聊城市臨清人,字希逋,又字齊奘。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、語言學家、文學家、國學家、佛學家、史學家、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。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、聊城大學名譽校長、北京大學副校長、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,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。
季羨林先生,是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、歷史學家、東方學家、思想家、翻譯家、佛學家、作家。 季羨林,字希逋,又字齊奘,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。1930年他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,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,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、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。
季羨林(1911年8月6日—2009年7月11日),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,字希逋,又字齊奘。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、語言學家、文學家、國學家、佛學家、史學家、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。
季羨林(1911- )北京大學教授、中科院院士、中國語言學家、文學翻譯家,梵文、巴利文專家。山東清平(今臨清)縣人。1956年加入中國 *** 。 1930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系。1934年畢業后,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。
季羨林書有哪些
1、季羨林代表作品:《中印文化關系史論集》、《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》、《牛棚雜憶》。
2、《九十述懷》:本書是季羨林先生在九十高齡時對一生的回顧和總結,以坦誠的態度和深刻的洞察力,展現了作者對人世的洞察和對生命的感悟。以上五本書,是季羨林先生不同時期的作品,既有他在學術領域的深入研究,也有他對生活、對人生的細膩感悟,是了解季羨林先生思想、學術和生活的重要窗口。
3、《季羨林談人生》、《病榻雜記》、《憶往述懷》、《新紀元文存》、《季羨林品讀人生》 。季羨林的翻譯作品有:《安娜·西格斯短篇小說集》,原著作者:[德]安娜·西格斯。《沙恭達羅》,原著作者:[印]迦梨陀娑 。《五卷書》,原著作者:[印]佚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