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錄一覽:
陳與義的岳陽樓記譯文
1、可惜不當湖水面,銀山堆里看青山。譯文:投送邊荒經歷萬死兩鬢斑斑,如今活著走出瞿塘峽滟滪關。還未到江南先自一笑,站在岳陽樓上對著君山。滿江的風雨獨自倚靠欄桿,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。可惜我不能面對湖水,只在銀山堆里看君山。岳陽樓 唐代:元稹 岳陽樓上日銜窗,影到深潭赤玉幢。
2、未到江南先一笑,岳陽樓上對君山。滿川風雨獨憑欄,綰結湘娥十二鬟。可惜不當湖水面,銀山堆里看青山。譯文:投送邊荒經歷萬死兩鬢斑斑,如今活著走出瞿塘峽滟滪關。還未到江南先自一笑,站在岳陽樓上對著君山。滿江的風雨獨自倚靠欄桿,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。可惜我不能面對湖水,只在銀山堆里看君山。
3、靖康之難發生時,陳與義被貶在陳留(在今河南開封東南)做監酒稅的小官,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難民行列中,南奔襄漢,顛沛湖湘,流離失所。他流亡到洞庭湖,幾次登岳陽樓,與朋友悲傷國事,借酒澆愁,寫下了數首詩歌以記其事,本課所選的就是其中的一首。
4、白話文釋義: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,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。看見大雁南飛引起我憂愁之心,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。在高入云間的樓上下榻設席,在天上傳杯飲酒。醉酒之后興起了涼風,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。4,洞庭之東江水西,簾旌不動夕陽遲。登臨吳蜀橫分地,徙倚湖山欲暮時。
請問: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其一(洞庭之東江水西~)一詩的翻譯是什么?謝謝...
1、洞庭之東江水西,簾旌不動夕陽遲。——宋代·陳與義《登岳陽樓二首》 洞庭之東江水西,簾旌不動夕陽遲。 出自宋代陳與義的《登岳陽樓二首》洞庭之東江水西,簾旌不動夕陽遲。 登臨吳蜀橫分地,徙倚湖山欲暮時。 萬里來游還望遠,三年多難更憑危。 白頭吊古風霜里,老木滄波無限悲。
2、宋·陳于義《登岳陽樓其一》白話釋義: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,夕陽黃昏,沒有晚風卷起,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。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(荊州),在湖山黃昏下徘徊。行程萬里,今日登高遠望是什么心緒?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。
3、吳楚東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親朋無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戎馬關山北,憑軒涕泗流。譯文:早就聽說洞庭湖的盛名,今天終于等上了岳陽樓。雄闊壯觀的大湖,將吳楚分割在東南兩域,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浮于其上。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,我年老多病,乘孤舟四處漂流。北方邊關戰事又起,我倚窗遠望淚流滿面。
陳與義的《登岳陽樓》蘊含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?
1、登岳陽樓抒發了詩人感懷家國,慨嘆時勢,無限悲痛和憂愁的情感。擴展閱讀:原詩:《登岳陽樓二首.其一》宋代: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,簾旌不動夕陽遲。登臨吳蜀橫分地,徙倚湖山欲暮時。萬里來游還望遠,三年多難更憑危。白頭吊古風霜里,老木滄波無限悲。
2、通過登樓觀感,抒發了詩人感懷家國,慨嘆時勢,無限悲痛和憂愁之感。原文:登岳陽樓·其一 【作者】陳與義 【朝代】宋 洞庭之東江水西,簾旌不動夕陽遲。登臨吳蜀橫分地,徙倚湖山欲暮時。萬里來游還望遠,三年多難更憑危。白頭吊古風霜里,老木滄波無限悲。
3、這首詩寫了詩人登樓的所見所感,雖是抒寫到岳陽樓游玩,但心系國家政事,憂國憂民,借登樓來譜寫了一首愛國詩篇。這首詩并不是寫登臨的喜悅;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,寄寓著飄泊天涯,懷才不遇的感觸。在這一首詩的結句才寫出:“戎馬關山北,憑軒涕泗流。
4、陳與義的《登岳陽樓》:壯志與悲涼的交織 站在歷史的脈絡上,陳與義的《登岳陽樓》以其深沉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的湖山景色和詩人內心的波瀾。首句洞庭之東江水西,簾旌不動夕陽遲,猶如一幅靜謐的畫面,洞庭湖與長江在此交匯,夕陽的余暉映照在靜止的樓閣簾幕上,時間仿佛凝滯。
5、而第二首詩則以岳陽樓的壯麗景色為背景,詩人先描繪眼前畫卷,而后筆鋒一轉,勾勒出自己身在異鄉,只能透過風景寄托思鄉之情的寂寥。這不僅是對個人命運的感嘆,也是對時代變遷的深深反思。